2025年,人民银行文山州分行坚决贯彻上级行和地方党委政府经济金融决策部署,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文山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一季度末,全州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78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跃居全省第1位。
一、做活科技金融大文章,滋养新质生产力
一是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精准施策。严格落实《云南省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推动建立“金融+科技”畅联机制,联合科技、工信部门建立147户科技型企业、112户“专精特新”企业白名单,一季度新发放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11.45亿元、1.94亿元。二是“一企一策”强化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产品体系,推动全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落地1754.93万元。同时,聚焦农业科技中下游企业,强化投贷联动,指导农发行文山州分行投放0.42亿元支持1个农业科技研发与转化项目。三是依托“融资+融智”模式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信贷支持,指导中国银行文山州分行向云南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提供6亿元中期流贷支持203万吨绿色电解铝项目,助力铝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截至3月末,全州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42.1%。
二、谱写绿色金融大文章,赋能产业转型发展
一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撬动绿色金融发展。深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4.26亿元,撬动金融机构发放绿色项目贷款8.98亿元。二是发挥文山州清洁能源优势。完善绿色铝产业、风电光伏项目清单库,加大流贷、固贷、票据贴现、国际信用证等“链”金融供给,支持绿色铝产业强链补链建设。截至3月末,全州绿色铝产业贷款余额 91.97亿元,同比增长64.3%。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高原特色农业。围绕“世界三七之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基地”品牌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山药贷”“生姜贷”“红果参产业贷”等60个信贷产品,积极支持文山州“1+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一季度,全州金融机构发放高原特色农业贷款7.90亿元,发放以三七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贷款6.66亿元,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产业贷款2.22亿元,助力做大做强做优“文字号”特色产业。
三、聚焦普惠金融大文章,助力民营经济发展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联合州工商联制定印发《“凝‘金’聚力‘益’企成长”——文山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完善“政银联动、政策互通、工具支撑、港湾建设、顾问下沉、多维宣传”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全州建成26个普惠金融服务港湾、3个首贷服务中心、2个民族团结金融服务站,强化综合金融服务供给。截至3月末,全州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65.74亿元,同比增长17.2%。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建立“1+3+5+1”民营小微金融服务机制,按季推介“重点产业链民营企业”“民间投资项目融资需求”2张清单,推动全州民营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截至3月末,全州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5.36亿元,同比增长14.7%,支持2796户民营企业。
四、深耕养老金融大文章,拓展银发经济新业态
一是加大养老领域信贷供给,依法合规支持医养结合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如,引导农发行文山州分行累计发放城乡一体化贷款1.9亿元支持砚山康养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助力补齐县域养老设施短板。二是推进适老化金融服务改造,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引导建设银行文山州分行与州老年大学合作,在全省金融系统首家挂牌增设“老年大学”教学点,扩充和延伸“银发港湾课堂”。三是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提升金融适老化服务水平,满足老年人群体消费需求。指导砚山农商行创新推出“安享贷”,以信用或担保方式办理,贷款额度高,利率优惠至3.8%左右。
五、践行数字金融大文章,激发金融转型新活力
一是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积极发展产业数字金融,有序支持打造数字口岸、智慧园区、智慧金融和智慧物流,稳步推动全州重点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如,指导农发行文山州分行向麻栗坡天保口岸国际货场建设项目融资3.5亿元,推动建成全省首个实现吞吐量最大、“两场”合一、全流程智慧化查验的货场。二是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支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引导金融机构以“AI+金融+畜牧”的形式建成文山州畜牧活体资产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肉牛种群结构、健康指数、金融覆盖等关键数据指标实时查询,并推动全省首个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络平台在马关县顺利搭建。此外,引导农行文山分行依托“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在全省落地首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贷产品“三资e贷”,助力破解农村集体经济产业资金短缺、无抵押担保的融资困境。
|